明天天氣如何?
蒲公英颱風在過去幾天強度持續發展增強,環流型態完整且雲系厚實,預估將發展為強烈颱風,有機會與燦樹、舒力基一拚今年西北太平洋最強颱風,幸好目前的大氣環流不會將蒲公英颱風帶到臺灣附近來,未來幾天大致在琉球群島東方海域就會大角度往北轉東北移動至日本南方海面、逐漸遠離臺灣。
明天天氣如何?
蒲公英颱風在過去幾天強度持續發展增強,環流型態完整且雲系厚實,預估將發展為強烈颱風,有機會與燦樹、舒力基一拚今年西北太平洋最強颱風,幸好目前的大氣環流不會將蒲公英颱風帶到臺灣附近來,未來幾天大致在琉球群島東方海域就會大角度往北轉東北移動至日本南方海面、逐漸遠離臺灣。
週三(9/22)主要受到太平洋高壓影響,各地上午都是晴時多雲的穩定天氣,加上臺灣附近沒有明顯的風,各地高溫都有達到33-35度,接近或達到36度的縣市也不少,仍然是偏熱的天氣,週三午後各地山區都有熱對流發展,不過對流強度比週二(9/21)弱,受影響的區域仍偏向南部、中部山區、花東、北宜,跟週二類似。
週四(9/23)受到偏東風影響,中北部天氣有些轉變,北宜山區、東北角有些短暫雨機會,大台北西側到桃竹地區為背風面,天氣穩定較不利午後對流發展,但在氣流過山增溫的作用下,局部高溫可達35-36度或更高,仍然需要留意高溫狀況以免中暑。
週三(09/22)鋒面尾端結構逐漸減弱,台灣附近環境沒有明顯的風,弱風狀況下各地午後近山區仍然有熱對流發展,後天會開始吹起偏東風,北部的熱對流就會比較少。預計到了週五會有微弱的東北風,到下週一前,風向會在東北到偏東風之間,風速不會太強,東北部雲量會增多,溫度也略降一些,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在宜蘭、東北角夜間到凌晨時段,環境風有沒有與海陸風、地形作用帶來一些局部較大的雨勢,中南部天氣沒有明顯變化,但需要注意午後對流發展後可往平地擴散,帶來較大的雷陣雨。
這幾天從弱風環境到週末轉為偏東到東北風環境,也意味著台灣西半部的擴散條件差,從環保署的監測資料可以看到空氣品質達到黃色等級的站點、時間越來越多,偶爾有橙色等級出現,時序準備進入秋冬的空污季,也要開始留意空氣品質是否惡化。
預期週六(9/18)之後到下週一(9/20),太平洋高壓逐漸增強,中心建立於琉球海域附近,相對接近臺灣,而在高壓的作用下,對流發展會受到抑制,山區才比較有機會有熱對流發展起來,但整體範圍縮小,強度也會比較減弱,平地大致上是多雲到晴,高溫炎熱,各地普遍可以達到33-34度,在局部地區受到地形的作用下,可能有35-36度的高溫出現,出門在外要注意防曬,避免照射過量的紫外線。
下週二(9/21),也就是中秋節當天,受到北方系統的影響,太平洋高壓的勢力有東退的趨勢,鋒面出海的位置偏北且結構不佳,因此對臺灣沒有什麼影響,但是仍然造成大氣環境變得不穩定,預估當日的午後對流又會變得比較旺盛一些,山區有局部大雷雨發生的機會,且中南部的對流可能向西擴散影響到平地,但當了晚間,熱力作用減弱之後,除了中南部部分地區的雲量可能還比較多外,其他地方應該都能回復晴朗,可以安心賞月,作為連續假期的結尾。
53歲曾太太在11年前腦部顱咽瘤手術,因併發症,半年做了四次腦部手術,造成認知及智力退化,長期下肢無力,痛到無法碰觸,復健困難,先生帶她到處就醫,還到游泳池練習步行,由於雙腳髖關節疼痛難耐,輾轉求助中國附醫疼痛中心,利用水冷式射頻治療,燒灼關節痛感神經,不影響關節功能,疼痛感卻大幅降低。(寇世菁報導)
中國附醫疼痛中心主任溫永銳說,疼痛不只是身體疾病常見的症狀,甚至可能成為一生中對疾病恐懼的來源,慢性疼痛,不但會在大腦留下永久的記憶刻痕,長期疼痛敏感,更會影響神經系統其它功能,造成焦慮、憂鬱、失眠、自主神經失調、甚至性格改變等。因此,要回復健康、避免神經系統永久異常,最重要最直接方式,就是直接消除疼痛或至少控制疼痛。